? 當前國內多省份疫情出現反復,防控形勢嚴峻復雜,為配合學校開展全體學生為期三天的疫情防控應急演練,9月14日晚上7點,我校組織學生觀看了心理健康直播課活動,此次直播課由岳曉東和譚詠梅兩位教授主講,主題為“共話心理委員成長的積極意義”。
講座伊始,岳教授用孔子的“人無遠慮,必有近憂”切入,講述了“10%差異決定”法則——大家90%都是相同的,唯一的差異在于如何運用有差異的10%。同時,岳教授從任務管理、目標管理、壓力管理和時間管理四個方面講述了大學生的勝任力,如大學生應當積極參加黨團和社團活動,完成各項能力考試,規劃學業,減少學業壓力和人際沖突等。接著,岳教授向學生們重點講述了時間管理的四象限法則,以及成功的時間管理具有的表現。
譚教授從疫情帶來的安全感危機入手,認為安全感是第一心理需求,“有充分的安全感”是心理健康的第一標準。接著,譚教授著重從依戀的角度分析了安全感的產生,講述了安全型、回避型和抗拒型三種依戀類型的特點,以及它們在愛情中各自不同的表現,如安全依戀型的成人對他們的戀愛關系更滿意,容易發現對方的憂慮,并給予情感上的支持。同時,譚教授建議,可以通過物質補償、精神療愈、自我增值的方法來幫助學生獲得安全感。
在觀看此次直播課后,同學們紛紛表示收獲頗多,不僅懂得了自我管理對個人發展的影響,也學會了應對自我管理的方法和技巧,同時也了解到獲得心理安全感的有效途徑,有助于學生在當今疫情下緩解自身焦慮,建立穩定的心理安全感,做好自我管理。